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“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头脑”,切实提升青年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、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,有效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,11月3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星海楼409教室开展了“青马课战——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”。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永,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永希和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。活动特邀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陈素红、张军和粟锋等3位专家担任评委。
在教学展示环节,冯玲、袁彦、陈健、潘钰、陆慧云、余松波等青年教师,从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”、“思想道德与法治”、“哲学与人生”等课程中选取主题,按照赛前抽签顺序分别进行了25分钟的教学展示。三位专家对选手的选题内容、教学设计、课件制作、语言表达和教学仪态等方面逐一进行了详细点评,针对教学重点难点、教学形式创新、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案例选择都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性意见。
王永充分肯定了参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,他指出,六位参赛教师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、新论断、新思想融入教学内容,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精神风貌。他勉励青年教师要成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“先锋队”“排头兵”,要学思践悟,落到实处,努力在思政课教学中改革创新,以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。
参赛教师感言
冯玲: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:“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”。一段时期内,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越了精神文明的建设速度,享乐主义、消费主义、拜金主义、虚无主义等思潮风起云涌,不少人在“抬头向前看,低头向钱看,只有向钱看,才能向前看”的错误导向中动摇了理想信念。因此,我在讲授“服务人民、奉献社会”为什么是迄今为止最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时,决定要将正确的幸福观和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统一起来。因为如果我们把“服务人民、奉献社会”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,那么我们在帮助他人时就会油然而生地感到幸福,并且会甘之如饴,乐此不疲。
袁彦: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,在今后的教学中,不仅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、完整、正确地传递给学生,还要通过生动的案例、鲜活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,用自己的学识、阅历、经验去点燃学生对于真善美的向往,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,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。
陈健: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,我将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学习好、阐释好、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以一堂堂用心、用情、用力、用爱的思政课切实增强学生的志气、骨气、底气,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有为青年。
潘钰: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:“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,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”,“展现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”。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,更应始终铭记总书记在报告中所提出的要求,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与光荣使命,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课堂,走入学生心里,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、热心人和引路人。
陆慧云:新时代呼唤新担当,新征程要有新作为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、举旗定向,大气磅礴、引领时代,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、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,我倍觉自豪、倍增干劲,今后将继续认真学习和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,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,不断夯实自身理论素养,创新教育教学方法,努力实现教学供给侧和学生需求侧的无缝对接,把讲好思政课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,把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国家栋梁当成我们的崇高使命,孜孜以求,奋斗不止!
余松波:本次教学展示活动让自己愈加意识到素材选择的重要性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,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,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,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。教学素材是育人的载体,思政课的素材一定要反映出二十大的精神,以此强化学生们的政治认同。作为高校思政课老师,我们一定要在立德树人方面下足功夫,但要下“巧功夫”,尽量减少大量的说教。正如二十大报告所言,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,要坚持问题导向,只有结合学情、巧设问题,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、更好地贯彻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理念、更有效地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。